如果问一个北方人和一个南方人有什么配合的儿时回忆,那顺口溜肯定是其中之一。“解释就是掩饰,掩饰就是事实”、“太阳当空照,花儿对我笑,小鸟说早早早,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”、“星期六的早晨雾茫茫,捡破烂的老头排成行”……只要你说出上半句,对方就能答出下半句。这是一件挺神奇的事,要知道在通讯还不那么蓬勃的年月,各地方言千差万别,顺口溜却能做到全国统一,以至于都成了一个灵魂拷问——“我们小时候那些顺口溜,到底是通过什么流传的,为什么全国都一样?”数读菌通过爬虫搜集了微博相关话题下的全部微博和评论,并对它们举行了分类,找出了全国最盛行的顺口溜。顺口溜,一种情绪的宣泄虽然人们不以为顺口溜讲的是多雅致的内容,但它简直是一种中国典型的文学体裁,有歌谣、谣谚这样的学名。
本质上来说,它是一种社会情绪的宣泄。老舍的儿子舒乙提到顺口溜时曾这么说:“顺口溜是一种情绪,一种偏见,但谁也不能说顺口溜不形象、不犀利。纷歧定准确,但一定深刻。
”例如,老北京曾有“东富西贵、南贫北贱”一说,讲的是那时北京城的居住格式,厥后到二十世纪五十年月另有新版:“东里穷,西里阔,南里没有互助社”。上海也有类似的顺口溜:“宁要浦西一张床,不要浦东一套房”,直到浦东开发后,这样的顺口溜才徐徐不再流传。不外这些都是成人讲的顺口溜,充满了生活履历,而小孩子之间流传的内容就随意的多。在全国最盛行的20条顺口溜中,只有4条内容含有一定的知识或履历,其余的都很无厘头。
虽然很无厘头,但这些顺口溜也宣泄着小孩子的种种情绪。“因为所以,科学原理。国家秘密,不告诉你。”表达的就是一种很直接的拒绝。
对于小孩子而言,如果不想说,不会有成年人那么多的挂念,就是不告诉你。“对不起,没关系,放个屁,臭死你。”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孩而言,“屎尿屁”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大水平的厌恶和攻击。
对于孩子来说,最大的尴尬也莫过于被发现放了个屁。这样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会有一些顺口溜在全国通行。就像脏话一样,这些韵脚显着的顺口溜表达的都是共通的情绪,只要有类似假期或转校生这样给学生跨学校交流的时机,顺口溜很快就会一传十、十传百。
儿时都在讲什么顺口溜至于这些全国盛行的顺口溜都有哪些,凭据内容,可以大致分为八类。可以说,你小时候讲的顺口溜就是这几种:单条分享人数最多的一类顺口溜是“讲原理”。类似“因为所以,科学原理”这样的表达,让孩子在拌嘴时至少可以举行防守,这也可以看作是儿童版的“杠精”句式。
“因为所以”和“解释就是掩饰”的句式,如今依然在全国各地流传着,生命力很是旺盛。而句式最富厚的一类则是“同学/朋侪间吐槽”,这里充满了种种人身攻击。除了上文提到的“屎尿屁”之外,神经病、蚂蚁等都是小孩以为可以用来攻击的意向。
攻击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,除了屎尿屁,还会攻击对方小气、家里穷、没本事等内容。除了有详细目的外,另有一种顺口溜,种类也许多,那就是“插科讥笑”。类似“老一开飞机,老二放炸弹,炸得老三屁股烂,老四老五都来看,老六在家煮鸡蛋”这样的顺口溜就能影响几个同伴之间玩游戏的顺序,大家谁都不想做烂屁股的第三名。
现在看起来,这样的行为称不上合理,但对于孩子来说,就是乐此不疲。固然,成人的尺度也会影响小孩的顺口溜,例如解放台湾的顺口溜、讨厌美国的顺口溜都是来自于成人世界的判断尺度。“考试知识点”类的顺口溜是为数不多孩子说了不会被家长训的顺口溜。这类顺口溜的流传者多为老师,在教学知识点时,琅琅上口的顺口溜简直能资助小孩影象知识点。
固然,其中也有很莫名其妙的“三短一长选最长”这样的答题顺口溜,虽然并没有什么原理,但简直有学生面临不会的题目时遵照它来选。对孩子来说,学校和老师经常是他们苦恼的泉源,而“吐槽学校/老师”的顺口溜是他们最大的开玩笑或反抗。“念书苦念书累,念书还要交学费”,道出了几多被作业折磨到深夜的学生的心声。在顺口溜里,许多学生都动过炸学校的心思,虽然只是想想,但简直令他们感应很是刺激。
“讲自己和家人”的顺口溜频数简直赶不上吐槽别人的顺口溜,究竟顺口溜的焦点是爽,提自己的烦心事不如揭别人的短。虽然频数不多,但顺口溜有许多,有夸自己是“乖宝宝”的,有说自己“没零花钱”的,另有调笑家人的,让爷爷“吃香蕉皮”。
最后另有一类就比力杂了,可以统一归为“其他童谣及改编”,这类顺口溜主要是引用或改编此外文学作品,借助既有的影响力来到达流传效果,好比“春眠不觉晓,到处蚊子咬。”作为中国最知名的诗人,李白被讥讽的次数也许多,“吃烤鸭没钱”,或者“上茅厕没带纸”。而“床前明月光,地下鞋两双”,则是小朋侪对两性关系模糊又直接的一种认知,许多时候是当做荤笑话来讲的。
把名字揉进顺口溜里不管是顺口溜,还是诗歌,大部门人都喜欢对仗工致的句子,押韵的内容似乎说服力也会更强。像“百因必有果,你的报应就是我”这样的梗能刷屏,一部门原因也和它的押韵有关。在儿时的顺口溜中,除了流传已有的,大家也会原创一些,来讽刺别人或者讥讽自己。其中最多的就是凭据名字来造顺口溜,比力常见的一种句式如“小李小李,就是有理”、“小王小王,混世魔王”。
那些常见的姓氏,好比“刘”“张”“王”“李”等,因为人数实在太多,被起顺口溜的几率也最高,起一个,可以给许多人用。微博网友们在回忆这类姓氏顺口溜时,还举行了现场发挥,直接写出一连串新的顺口溜:“小夏小夏,天天放假”、“小文小文,没有男子”。而这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,或是表达自己现在的状态——一穷二白、稀里糊涂、一事无成,或是表达自己的期待——一夜暴富、心想事成、烦恼全无。这些顺口溜的功效,。
本文来源:博亚体育app官网-www.szfcjh.com